南水北调中线基于无人机的渡槽外观检测技术

 典型案例     |      2021-07-02 17:09

 

渡槽又称过水的桥,其承载的负荷却远远大于交通桥梁。渡槽作为输水工程重要建(构)筑物,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。为保证输水工程的正常全运行,沿线的输水渡槽等建筑物需要定期进行检测。通过检测,对尚未造成影响的病害及时发现并处理,可避免病害和变形不断扩大,保障输水工程的运行安全。

      目前常见的渡槽检测技术手段主要依靠人工进行隐患排查,存在诸多问题。如渡槽的许多部位人工无法到达,很难进行检查,例如渡槽底部,必须搭设满堂脚手架,才能进行渡槽底部的检查。而大多渡槽为跨河渡槽,根本不具备搭设脚手架的操作条件。此外,人工检测还存在成本高、效率低、检测不够全面、高空作业危险等问题。

      漕河渡槽是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最大的输水渡槽,为保证工程安全运行,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进行维护,南水北调委托珈鹰利用无人机进行渡槽外观缺陷检测。我司首先解决了无人机在渡槽底部的精确定位和自主导航问题;然后通过地面站规划无人机航线和调整相机参数,对渡槽底部进行全方位、自动化的影像采集。对采集的影像数据进行裂缝智能识别,对于识别有裂缝的区域进行模型三维重建,计算出裂缝的尺寸和位置信息并标记在三维模型中,可视化的向用户展示。便于渡槽外观检测的数据化管理,跟踪记录裂缝等缺陷的位置、尺寸及其变化程度,为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维护提供决策支持。

 




图为南水北调漕河渡槽



图为珈鹰重建的漕河渡槽三维模型